综合热分析仪在塑料行业的应用是一个多维度、全流程的技术解决方案,贯穿从原材料质量控制到最终产品性能优化的各个环节。
一、综合热分析仪材料基础特性表征:
1. 热稳定性评估
分解温度测定:通过TGA曲线精确获取5%失重温度、最大分解速率峰温等参数,指导加工窗口设定(如挤出成型温度上限)。
抗氧化剂效能验证:对比添加不同含量受阻酚类抗氧剂后的氧化诱导期(OIT),量化稳定体系效果。
2. 玻璃化转变与结晶行为分析
DSC可测得Tg(非晶区软化点)、冷结晶峰温(Tc)及熔融焓(ΔHm),用于:
判断共聚物组成均匀性(如无规共聚使Tg呈现单一宽峰);
调控注塑工艺中的保压时间——半结晶型塑料(POM)需快速冷却以冻结取向结构提高强度。
3. 组分定量分析
利用步进式升温下的失重台阶进行混配比例反演。
适用于碳黑/碳酸钙填充体系的填料含量检测,误差可控制在±0.5%以内。
二、综合热分析仪失效机理深度解析:
1. 长期耐热性预测
实施加速老化试验,监测物理老化导致的实体密度增加量Δρ与力学性能衰减关联性。
2. 环境应力开裂溯源
结合偏振光显微镜观察银纹生长速率,同步记录DSC曲线中β松弛峰的变化:
当表面活性剂残留使表面能降低至<35mN/m时,裂纹扩展速度加快3个数量级;
添加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可使界面粘结功提升至8J/m?以上。
3. 回收料性能再生研究
多次热历史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规律:
初次降解使Mw下降约15%,但支化度增加导致熔体强度意外上升;
添加扩链剂后可实现MWD从4.2窄化至2.1,拉伸屈服强度恢复至新料水平的92%。
